close
標題: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中化問題-中化問題
發問:
一些人生哲學道理。 一些與商業利益及道德有關 ( 兩難局面 ) 的日常生活例子及新聞。 ( 多於一個 )
最佳解答:
1.某些大集團的咖啡加工商, 他們以極低的價錢, 向一些貧窮的咖啡生產國,如烏干達, 埃塞俄比亞等購入咖啡豆以賺取暴利. 樂施會指出, 一罐200gm的咖啡零售價是HK$30, 但這些咖啡生產國的農民, 200gm的咖啡豆只能賺取HK$0.40. 這些不公平的貿易, 令該國人民長期生活在困苦之中, 是一種有違道德的交易. 所以有「公平貿易運動」的出現,但「公平貿易運動」令cafe成本上升, 零售者未必能有利潤(因咖啡零售價亦上升,消費者未必願意選擇這類咖啡), 故零售者亦難於取捨. 2.香港政府的舊區重建計劃. 政府大力推行舊區重建, 一些舊區如灣仔, 深水埗等都是重建計劃的範圍. 但計劃的收樓過程往往涉及居民的利益. 如灣仔的喜帖街(利東街), 政府以低於市價(少於二千元的尺價)收回喜帖街的樓宇商鋪. 令居民蒙受損失(賠償不能購買同等大小的同級樓宇). 但市區重建, 亦有利該區將來的發展, 亦為居民往後的利益打好基礎. 可見重建計劃, 是有損居民現有的利益來換取將來的利益. 但我們應否犧牲某些人的利益,去發展所謂長遠的利益呢?
其他解答: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