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我想知道將軍澳區歷史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發問:

1 ) 將軍澳區歷史 2 ) 地理分析 3 ) 人口分佈 thx

最佳解答:

規劃署網頁 http://www.pland.gov.hk/pland_tc/press/publication/nt_pamphlet02/tko_html/index.html 刊物及新聞公報 > 宣傳單張及刊物 > 新界規劃小冊子 > 將軍澳 http://www.pland.gov.hk/pland_tc/press/publication/nt_pamphlet02/tko_html/geo.html 地理位置 將軍澳新市鎮位於新界東南部西貢區南面的一個狹長水灣內,東抵清水灣半島、南及將軍澳灣、西達東九龍、北接井欄樹。該新市鎮三面環山,山勢陡峭,在地理上與東九龍和清水灣半島分隔。不過,將軍澳是非常接近都會區的新市鎮,佔地約1,790公頃,包括翠林、寶林、坑口、市中心、調景嶺、百勝角、小赤沙、大赤沙,以及佛堂澳等地區。將軍澳分區計劃大綱圖及多份部門內部圖則均有涵蓋該新市鎮。將軍澳新市鎮現時的人口約為270,000,預料在全面發展後,人口會約達490,000。 圖片參考:http://www.pland.gov.hk/pland_tc/press/publication/nt_pamphlet02/tko_html/image/location.jpg 將 軍 澳 新 市 鎮 位 置 圖 歷史背景 早於十三世紀,將軍澳便開始有人居住,但大量的人口聚居則在十六世紀後期,當多條細小漁村建成後才出現。坑口曾是整個清水灣半島人口最多及最繁榮的地方,並發展為一個墟鎮。在過去數個世紀,將軍澳一直以鄉郊用途為主。到了六十年代,工業活動在將軍澳蓬勃發展。這些工業主要是造船、修船、拆船及軋鋼等工業,而其他的工業則包括鑄造非鐵金屬,以及生產工業氣體,其中有多種工業須依靠水路交通。不過,在一九八二年,當政府批准把將軍澳發展為新市鎮之後,這些工業便日漸式微或遷往其他地方。 圖片參考:http://www.pland.gov.hk/pland_tc/press/publication/nt_pamphlet02/tko_html/image/industrial.jpg 昔 日 在 將 軍 澳 進 行 的 工 業 活 動 一九八三年,將軍澳新市鎮的第一期發展正式獲得通過,預計初期可容納人口約175,000。一九八六年,政府決定興建將軍澳隧道的兩條管道,使該新市鎮可進一步吸納更多人口。為善用道路基礎設施和應付對公營房屋土地的需求,政府遂於一九八七年決定進行該新市鎮的第二期發展,並計劃把該區的人口增至325,000。為了重建調景嶺平房區和提供土地發展將軍澳工業邨和深水海旁工業,政府在一九八八年決定進行該新市鎮的第三期發展,以容納大約450,000人,但須先進行詳細可行性研究。根據現時的將軍澳分區計劃大綱圖和將軍澳發展大綱圖,將軍澳新市鎮預計可容納約490,000人。而首批居民已於一九八八年開始入住該區。 圖片參考:http://www.pland.gov.hk/pland_tc/press/publication/nt_pamphlet02/tko_html/image/tko_70s.jpg 七 十 年 代 將 軍 澳 尚 未 發 展 為 新 市 鎮 前 的 面 貌 圖片參考:http://www.pland.gov.hk/pland_tc/press/publication/nt_pamphlet02/tko_html/image/tko_present.jpg 今 日 的 將 軍 澳

其他解答:

將軍澳新市鎮(Tseung Kwan O New Town)乃是香港的第三代新市鎮之一,屬於西貢區,位於觀塘和清水灣之間,鄰近香港都會區。發展可追溯至1980年代中,人口由當時不足一萬,迅速增加至現時約34萬。跟隨將軍澳市的不斷發展,區內房屋、學校、社區、康樂設施及交通網絡亦逐步發展,港鐵將軍澳綫通車後,將軍澳新市鎮的對外交通更為完善。 地理位於新界西貢區西南部。將軍澳的沿岸亦稱為將軍澳,位於九龍半島以東。西部為調景嶺,西南部為鯉魚門,東部則為向東南伸延的清水灣半島。整個將軍澳新市鎮行政上為西貢區管轄,大部份的土地都是從填海得來,除了近山及較早開發的土地以外,其他地方大多數都是靠填海得來。將軍澳新市鎮可分為八個區域,包括翠林、寶琳、坑口、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小赤沙、大赤沙及百勝角。新市鎮當中最早開發的是翠林一帶,其次到寶琳及其南部的景林邨一帶。1990年代中期,待坑口一帶的原居民遷走之後,政府在當地興建厚德邨,並用來安置原來在調景嶺的居民及牛頭角臨屋區的住戶。將軍澳市中心一帶的尚德邨、唐明苑等在1990年代後期才開始入伙,並開始發現新填海區的不平均沉降問題。調景嶺在所有居民遷出之後全數拆卸,並進行移山填海工程,是現時將軍澳最新發展的區域。此外,該區尚有將軍澳南的填海區(寶盈花園對出空地)及百勝角一帶尚未發展。現時將軍澳的發展主要是房屋及社區設施。歷史1982年香港政府正式落實發展將軍澳為第三代新市鎮,發展計劃分三期進行。簡略來說,第一期發展於 1983 年開始,涉及範圍包括了三個住宅區:翠林、寶林和坑口,以及兩個工業發展區域:小赤沙和大赤沙。 翠林內主要有翠林邨和康盛花園。翠林邨於 1988 年落成入伙,是將軍澳最早建成的公共屋邨之一,同時是將軍澳新市鎮內唯一並非在填海區發展出來的公共屋邨。 寶林主要由將軍澳村對外的港灣填海而成,區內主要有寶林邨、景林邨、欣明苑、慧安園、富麗花園、茵怡花園、疊翠軒和新都城。寶林邨於 1988 年入伙,是此區另一個最早建成的屋邨。 坑口大部份土地也是填海發展而成。區內主要有富寧花園、安寧花園、厚德邨、頌明苑、明德邨、東港城、海悅豪園、南豐廣場和新寶城。富寧花園和安寧花園於 1990 年落成,為此區最早建成的屋苑。至於大、小赤沙則仍在發展當中,發展中和已發展的項目包括有足球場、污水處理廠、港鐵將軍澳車廠及其上蓋物業日出康城。第二期發展於 1987 年開始,這期規劃主要是要發展將軍澳市中心。此區大部份土地是把調景嶺東北部的港灣填海發展而成,主要有尚德邨、唐明苑、富康花園、寶盈花園和清水灣半島等。尚德邨於 1998 年入伙,是區內最大的公共屋邨之一,也是此區最早建成的屋苑。第三期發展計劃於 1991 年展開。此區主要的發展地區為將軍澳市中心南部、調景嶺和大赤沙。主要的發展項目包括有將軍澳工業邨、碼頭、海濱休憩用地、避風塘、彩明苑和維景灣畔。在寶林及坑口一帶發展之時,將軍澳被規劃成新市鎮,所以區內都有不少單車徑及康樂設備。但自從區內的新填海地進一部發展,為避免居民的生活對港島東區和觀塘過於依賴,政府改變規劃,把整個將軍澳區按市區的模式重新規劃。現時不少市民都發現區內的設計比較奇怪,分區之間似被切開,連接不太方便。這些都是規劃轉變的影響,也有觀點認為是回歸後各種政治目標(如八萬五建屋計劃)等所引致。目前將軍澳最大私人屋苑是新都城,分三期興建,共有21座。而平均樓價最高的已入伙私人屋苑計有蔚藍灣畔、維景灣畔和君傲灣。在寶康路近將軍澳廣場對出的運動場已在2009年正式啟用。 將軍澳新市鎮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1/Tseung_Kwan_O.jpg/220px-Tseung_Kwan_O.jpg 地域 新界東行政區 西貢區 發展年份 1982年 面積 10.05km2人口 349,800人 2007年人口密度 34,806人/平方公里
arrow
arrow

    香港美食2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