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搵讀後感..!!

發問:

紅樓夢.. 雷雨,, 狂人日記.. 老人與海.. 格林童話,, 愛的故事.. 傾城之戀,, 羅密歐與朱麗葉,, 茶花女.. 搵上邊戈 D讀後感...

最佳解答: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希望幫到你 一●相關書訊 紅樓夢又名「風月寶鑑」、「石頭記」、「情僧錄」、「金玉緣」……。是一部家喻戶曉的言情小說,亦是清朝中葉風俗人情不可多得的百科大全。作者姓曹,名霑、字芹圃,號雪芹,約生於清康熙末年;他的家族是名副其實的望族,但因一再有人上奏曹家虧欠公款,最後落得抄家之命運;家道的敗落,生活的困阨,激發了他的創作慾望,又因他精通詩詞繪畫,這些才藝都呈現在著作中,更增加了紅樓夢的藝術性,寫盡了豪門鉅室的浮華奢迷,道盡了現實中的人情冷暖與繁華落幕的嘆息,更糾纏著那訴不盡的情愛掙扎和分不清的真真假假……。「開闢鴻濛,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它是一部關於一個少年的情史,以口啣通靈寶玉生為一個繁華一時的榮國府的富家公子──賈寶玉為全書主線,牽繫著「十二金釵」正冊的賈府四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和寶玉一生最重要的兩個女紅妝──薛寶釵、林黛玉,以及精明伶俐的鳳姐王熙鳳和其女巧姐,連同李紈、史湘雲,秦可卿與尼姑妙玉這十二個女子,再加上「金陵十二釵」之副冊的二十四位美女丫鬟:襲人、晴雯、紫鵑……還有內外家父兄、童僕等,穿梭在命運的悲歡離合裡,更在大觀園演出一幕幕人生的酸甜苦辣……這真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是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 二●內容摘錄:下列文字摘自《紅樓夢》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p.10) 三●我的觀點 第一重:炎炎的夏日,炙熱的高溫,我連敲著鍵盤的手都感到有些無力,此時此刻,窗外的蟬聲聽起來都有點懶洋洋的,斷斷續續的蟬鳴和起起落落的鍵盤聲,厚厚的一本「夢」,還有一堆所謂的「紅學」,真是讓我重到覺得連夢也做作不了!一會兒,紅學變成了曹學;一會兒,賈寶玉和林黛玉成了世祖福臨董小宛;一會兒,又成了清將納蘭成德的愛情故事……。在這種熱得令人發昏的時候,我的大腦有點渾沌了!說書人不都說了那是「滿紙荒唐言」了嗎?找出了一堆的紅學,我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我終於相信吳淡如所說的那句話了:「中國漢學家的想像力似乎全在裡頭了!」賈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頭,男人是泥做的骨頭。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又一會,紅樓夢裡的男人暗指剛入中原的滿族,而女兒就是指漢族人了!此時的紅學成了「弔明之亡;揭清之失」為宣揚民族主義而生的一部名著了。唉!但現在我更篤定那絕不只是「似乎」而已,紅學裡,連曹雪芹的家族都沒放過,甚至是曹家的家譜都能拿來細數一番。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文學價值?一連串的考證、一頁頁的推論,無怪乎胡適先生要說那是「附會的紅樓」。無論是紅樓夢也好,是風月寶鑑也罷,說穿了,它也不過是本言情小說,如今就連版本對照都要巨細靡遺,裡面的詩詞歌賦都可以拿來做考據,為什麼卻硬要將那份痴狂束之在「經典」的高格中呢?也許就是因為它的經典卻使得每個欣賞它的人都不曾用最單純的感動去感受它,大概那也就是如今只能在考證學裡頭找到紅學的原因吧!「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份「其中味」大概也只能在閣外感嘆啦! 第二重:有了第一重那令人頭痛的感想,於是本想偷懶的我決定認真將紅樓夢再看一次。有幾個熟睡的夜晚我當真是在紅樓夢了;在夜深人靜的床燈前,恍惚中,我宛如置身在大觀園裡,一幕幕的看見了寧、榮兩府的興衰起落、林妹妹「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痴、寶哥哥展不開眉頭的傻、才貌雙全的史湘雲、傳統典型柔順的中國女子迎春和襲人、兩美兼得卻還不安於是的賈璉、還有一堆傳統標準的中國大男人、一切大觀園裡的愛、恨、痴……。不住的聽著有人輕輕的低喃著:「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反反覆覆、迂迂迴迴,逝去的煙消雲散,留不住的依然挽不回。讀到最後,我不禁喟然!「嚥不下玉粒金波噎滿喉,照不盡菱花鏡裡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記得第一次讀兒童文學版的紅樓,我並沒有投入太多的少女情懷,只是對寧、榮兩府這樣一種命運的起落,有種不見它樓,卻見它樓塌的感慨;對於裡頭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愛卻不大理解,甚至是為寶玉在黛玉死後仍迷迷糊糊過了一段日子覺得不敢認同,隨著時歲增長,如今卻更能體會出在他大哭一場之後,心情一點也沒變的滋味!可是再多的淚水也不能夠改變些什麼,這讓我想起一部曾轟動一時的日劇──劇中鮮明的對比著男主角對於愛情的一種成長,兩段經歷生死的愛,第一次失去的痛不欲生、頹廢喪志,直到女主角的出現,他不斷的從命運的牽絆中學習去愛去付出,更不斷的向生命之鍾禱告著:神啊!請多給我一點時間,雖然他仍然失去了,但對於愛,他已有所成長,最後一幕,男主角帶著他們唯一的女兒站在墓前溫柔的笑。 同樣是失去,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其實認真想想,這不就是種人生觀嗎?寶玉乍然知悉黛玉的死,他只看見了他所失去的,所以他變得痴傻,最後遁入空門,選擇遺忘所有他還握住的擁有。「無為有處有還無」,無意中,我似乎有些領悟;其實人生是很現實的,不論是失去了、擁有了,世界卻不會因你的悲傷雀躍而佇足,太陽依舊東昇西落,地球仍然四季運行,當愛的人離開了,一切的一切都還是不斷的在繼續,而我們唯一能做的,也許就是從中試著感受擁有,學會珍惜,在該放手時學習承受失去的落寞。「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再次細嚼這句話,令人不覺莞爾,人生也不過就是如此;擁有的時候患得患失,卻又在失去後有種若隱若現的悵然,是非恩怨隨風付諸一笑,聚散離合本是人生難免,人生苦短何必計較太多,成敗得失不用放在心頭,畢竟,面對、承擔,才是成長的開始,苦難,在每個人生命中也許有輕重之別,但選擇如何面對,仍操之在己,何不為自己找找生命的轉機。第一次讀紅樓,我和書中的寶哥哥、林妹妹擁有相同的年紀,同樣的懵懂、同樣的單純、同樣的無憂無慮,但也許最不同的就是那份執卓的痴?吧! 第三重:古今中外,愛情是一種永遠不死亡的傳說,從美麗淒楚的梁祝到浪漫細膩的人間四月天;從詩經裡的悱惻到席慕容筆下的綺麗;從羅密歐與茱麗葉到二十世紀最美麗的悲劇—鐵達尼號,似乎流傳已久的都是楚楚可憐的愛情悲劇,紅樓也不例外;賈寶玉和林黛玉兩人木石前盟卻未能相守的結局,在一百二十回末了,書中的一切雲煙散盡,人去樓空,徒留讀者為之喟然不已,但就是這一聲嘆息,也讓它成為了愛情故事裡經典中的經典。活在這現實的世界,完美,一直是人們一種不甚踏實的理想,所以在愛情故事裡「公主與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夢幻而無瑕的快樂結局被人們稱之為童話,像牛郎和織女那神奇又不可思議的淒美愛情,則被歸之為神話,但那比歷史還要早的淒美流傳卻證明了,這千百年來,人們總是嚮往著如同煙花般燦爛的愛情劇本,不求天長地久,只盼曾經擁有;但它乍現而逝、不留痕跡,卻也使得每個人對於它的美麗,滿藏著不實際感,期望擁有卻又不忍失去,所以不管是在大銀幕上的纏綿悱惻、小生活裡的樸直平實,殘缺的愛情永遠要比圓滿落幕的愛情多了份美麗的遺憾。單純欣賞的愛和真正感受的情,人總是不斷的在真實和夢幻間徘徊著,但可以確定的是──愛情從未死去;它的樣子也許千變萬化,也許捉摸不定,無論是悲劇亦是喜劇,在詩人作家的筆下卻永遠是純真無瑕而燦美的,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古詩詞裡所謂的兒女情長,一直是千百年來不曾退色的痕跡。有道是: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在我們的心裡,記載著那無數個美麗的流傳,而沉浸其中的人,永遠為愛歡心、為思念鎖眉、為分離愁苦、更願意為愛付出,莎士比亞也曾為此而義正辭嚴的說:「因憶及妳的柔情所帶來如許的財富,於是我蔑視與國王交換身分。」就像那只愛美人而不愛江山的溫莎公爵,為愛放棄了英國那一呼百諾的王位,還有那個一怒衝冠為紅顏的吳三桂、為女友割耳的梵谷、在浩瀚星空裡遙遙相望的牛郎織女,似乎從未有人能從邱比特的箭下逃脫,因為任誰也逃不過,不是嗎?愛情直到如今,千百年過去了,一部部的愛情電影仍繼續上演著,而流傳千古的這些鴛鴦蝴蝶的雙宿雙飛,依然是每個相信愛情、眷戀愛情的人,不變的誓言。 四●討論議題 愛情是一種永不死亡的傳說,有人視它為生活中不可缺的必需品,有人視它如猛獸,碰都不敢碰;有人受不了另一半提分手而情殺,有人為愛殉情;你的愛情價值觀為何?

其他解答:
arrow
arrow

    香港美食2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