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英國的現代文學的開端

發問:

如說:中國的五四運動是中國古典文學和近代文學的分水嶺,或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端,而起因是因為一群留學作家把外國文學引進來,因而引起新文學思潮。 那樣:英國的的古典文學和近代文學的分水嶺是什麼?或者英國的現代文學的開端又是什麼?又是從何引起新文學的思潮? 而當時的詩、散文、小說、戲劇有何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請問有没有中文書籍或中文網頁介紹以上資料?

最佳解答:

十九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初,现实主义雄居英国文坛,早期的如狄更斯、萨克雷等作家以手中的笔反映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后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和资产阶级的伪善。70、80年代后期出现了哈代、伯纳德?肖、高尔斯华绥等巨匠,他们运用社会心理小说和社会讽刺剧等形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道德、宗教和文化等方面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但现代主义的出现和兴盛,打破了现实主义的一统天下,二十世纪上半叶英国文坛人才辈出,鸿篇佳作竞相问世,可以说,现代主义是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潮。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现代主义文学宗师如詹姆斯、叶芝、T.S.艾略特、吴尔芙、劳伦斯、乔伊斯等,可谓群星灿烂。他们勤于探索,认真创作,他们的作品给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文坛带来了空前的繁荣。虽然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实验已接近尾声,但对于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起源、它的内容、它的实质以及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都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审视、研究和思考。 1.现代主义文学是萌发于十九世纪末、崛起于二十世纪初并迅速遍及西方世界的反传统的文学潮流。它是各种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等。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反对以理性为基础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提倡现代人道主义精神,在艺术上广泛采用象征、寓言、蒙太奇、梦幻、意识流等技巧,运用多层次、多线条、多视角的表现手法。 任何一种文学流派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总是与这一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联系在一起的。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也有其社会根源,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也不例外。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社会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进一步激化,资本主义的扩张粗暴地践踏了从文艺复兴以来就作为西方精神支柱的理性和人道原则,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开始分崩离析。十九世纪的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下,国内高度工业化,海外贸易殖民化,可谓英国是“日不落”帝国、伦敦乃世界文明之中心。但即使在繁荣富强的维多利亚鼎盛时期,我们的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这个社会的另一面:处处是虚伪、欺诈,充满了痛苦、幻灭、绝望。我们要感谢那一时代的艺术家,要感谢狄更斯、萨克雷和哈代等文学巨匠,他们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给我们留下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和伦敦的真实写照。尤其到了十九世纪末期,统治英国大半个世纪的维多利亚女王垂垂老矣,大英帝国也开始由盛极走向衰落,英国也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充满了危机。加之社会生活中又出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我的全面异化现象,以及许多无法用常理去解释的“非理性”或“反理性”的现象,整个社会充满着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这必然要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旧的文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于表现新的题材和新的感受,这样反映悲观和绝望情绪的现代主义便应运而生了。 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在十九、二十世纪交替之际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迅速增长的物质文明使社会趋向整体化。“整体”成了一种渗透一切、且至高无上的东西,从而使以个体存在着的人因遭受它的压迫而无法再把握自己的命运,“整体”对个人的取代,则使人感到自身意义的匮乏和虚无。另一方面,巨大的“物质的膨胀”使得物的力量覆盖了整个生存领域,人处于物的挤压之中显得十分卑屑、渺小乃至变形,物欲的追求替代了更高意义上的精神的追求,过去为人们所热烈景仰的诸如美、崇高、真诚、爱等精神理想纷纷遭到厌弃和贬抑。与此同时,西方的种种反理性哲学如叔本华的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与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大行其是,它们宣扬以本能、意志、直觉、潜意识、荒诞的存在来取代对世界理性的把握。人们急需要重新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深层结构,新旧思想的交替必然要导致新的文学形式和文学流派的出现,这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思想根源。 ①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edited by M. H. Abrams (W. W. Norton and Company,1979)P. 1956. ②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I)P.128. ③《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上海文艺出版社,第一册(上)1989,《基督到临》.64. ④Lady Chatterly's Lover by D.H. Lawrence,Bantam books,1983,Chapter I,P.1 ⑤转引自《二十世纪艺术精神》,黄卓越、叶廷芳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P.192. ⑥《现代与传统》,袁可嘉,载《文艺研究》,1989,4期 ⑦《向法国读者“介绍”弗吉尼亚?伍尔芙》,艾略特,载《伍尔芙研究》(瞿世镜编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⑧引自华莱士?马丁著《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P.166。这段文字出自华盛顿?欧文早期编辑的一份杂志《杂烩》(Salmagundi) 以上資料有節錄,想了解詳情請瀏覽:http://www.culstudies.com/rendanews/displaynews.asp?id=5852

其他解答: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arrow
arrow

    香港美食2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